1、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2、 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夜以继日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课文内容浅显,但内容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全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可就在这这扣人心弦的故事、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体会到字里行间浸润的父与子之间那难以割断的情怀。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3、 设计理念:读中悟写,读写结合。
(资料图片)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混乱 昔日 废墟 瓦砾 疾步 开辟 颤抖 绝望”等词。
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7、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8、 教学重点:
9、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10、 教学难点:
11、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2、 课时安排:
13、 2课时
14、 课前准备:
15、 把相关的句子、图片制作成课件。
16、 教学过程:
17、 第一课时
18、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
19、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的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出示地震图片,学生谈感受。面临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如此神话般的奇迹。
20、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思考: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与子之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1、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3、 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24、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25、 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6、 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27、 父亲了不起:
28、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9、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0、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作者为什么不说挖了很长时间,而是把时间一一罗列出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1、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2、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33、 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34、 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35、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36、 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儿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7、 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38、 第二课时
39、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40、 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知道,父亲苦苦挖了36个小时儿子生死未卜,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救了一位什么样的儿子。
41、 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42、 二、抓细节描写品读,体会情感。
43、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或者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44、 (2)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45、 (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七岁的阿曼达不光安慰同伴坚持生的希望,而且在得到父亲的救援时,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来自对父亲承诺的信赖。”)
46、 (3)父亲的承诺是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多次出现呢?(三次,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深信不疑,再次说明了父子情深。)
47、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48、 1. 课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体会的很深刻,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呢?(从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中体会父子情深、父爱的伟大,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和掌握这种方法。)
49、 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50、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51、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52、 五、板书设计:
53、 地震中的父与子
54、 父亲
55、 了不起
56、 儿子
57、 一、教材分析
58、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记叙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59、 二、教学目标
60、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6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62、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63、 三、教学重、难点
64、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65、 (二)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66、 四、教学准备
67、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68、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69、 五、课时安排
70、 六、教学过程:
71、 第一课时
72、 一、谈话导入课题
73、 师:“同学们,还记得20xx年5月12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都无法忘却的日子吗?是啊,这天无情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万同胞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惨痛景象。孩子们,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场大地震,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74、 今天这节课讲述的是发生在那次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75、 揭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
76、 生齐读课题。
77、 二、整体读文,学习生字,感知主要内容
78、 师:在这场大地震中,在父与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学生读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用横线划出答案)
79、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学习生字。(出示词语:洛杉矶 、混乱、昔日、废墟、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
80、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请注意如果他读的正确请跟读,如果不正确请你们为他纠正。
81、 生读词语
82、 同桌互相读词语,小组开火车读。
83、 [课件出示图片]你看到这幅图,能想到我们刚刚学得哪个词语?
84、 过渡:同学们,这些悲惨的画面,就是这场大地震带给我们的。虽然大震无情,但是人间有爱,在震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这篇课文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感人的事呢?
85、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86、 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问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87、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生齐读,师板书)
88、 三、品读体验
89、 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默读课文1—12自然段: 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这位父亲的描写,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划记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90、 刚才读的很投入,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91、 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先读划出的句子,然后谈感受。教学过程的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而定。)
92、 (1)同样是父母,其他孩子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对比这读一读。(分角色读)谈谈感受。
93、 (2)处境如此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倒塌,不少人来劝说父亲,咱们都来看看父亲都听到了哪些劝阻?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分角色读读吧!(课件出示5—9自然段)
94、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95、 师: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96、 生: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97、 生: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98、 生:……
99、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100、 师: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01、 师: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102、 师生合作读。
103、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指名生回答)
104、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
105、 小结:从众人在劝阻父亲的短短几句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的恳求、焦急、崩溃,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06、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07、 (课件出示句子)
108、 师: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09、 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阿曼达的父亲一直在干什么?
110、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111、 [课件出示句子:
112、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13、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14、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115、 生朗读。
116、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117、 小结: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18、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课文片断)
119、 师:就是因为父亲挖了这么久,现在已是“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20、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121、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122、 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课件出示第12段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123、 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顾危险,不畏艰辛,不知疲劳地挖掘呀?(父爱)
124、 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配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齐读)
125、 四、总结
126、 父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家。我们活在父爱如山的背上,活在母爱如海的怀里,我们幸福的,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127、 五、布置作业
128、 (一)抄写本课生字。
129、 (二)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130、 六、板书设计:
131、 地震中的父与子
132、 了不起
133、 父亲 爱 儿子
134、 挖 不论…总…
135、 教学目标
136、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137、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38、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139、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40、 教学重点
141、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142、 第一课时
143、 一、提出学习目标
144、 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145、 接读课文、复述故事
146、 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
147、 二、展示学习成果
148、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149、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抽查情况)
150、 1、小组内学习展示。
151、 (1)这节课,我学会了一些词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152、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153、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154、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155、 2、抽查学习情况。
156、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主要是针对中差生)
157、 (二)、学文悟情展示。
158、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59、 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现在想读给大家听听。
160、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161、 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162、 (2)课文朗读展示,并说说自己读完以后的新滋味。
163、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164、 (四)学习收获展示
165、 生生展示: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第12小节的处理
166、 读说想象画面: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眼睛肿着、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范读再度想象
167、 废墟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父亲根本不顾。哪怕发生了大爆炸,父亲也要和儿子在一起!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168、 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块大水泥板——
169、 过渡:还有谁在读到别的句子时受感动吗?
170、 对5——11的处理(“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对比体会父亲的执着、伟大,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体会。
171、 (1)老师真的不明白,救火队长说得清清楚楚,“请你离开”,就是马上离开,必须离开,父亲怎么会听不懂呢?答非所问,还问什么: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172、 (2)分角色读
173、 师生分角色朗读。
174、 19小节,想象
175、 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凭着坚强的毅力、靠着自己的血肉之躯,挖着废墟,堆满钢筋混凝土、砖块、木头的废墟。8小时、12小时……直到38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14个孩子还活着!奇迹,真是奇迹!压在废墟下38小时,他们是怎样渡过的?站在废墟外的我们无法看到,让我们闭上眼想一想:14个孩子,只有7岁,大家蜷缩在墙角,什么也看不见。饿了,没有面包;渴了,没有水;困了,无法睡觉……4个小时也许能坚持,38个小时怎么坚持得了呢?更可怕的是压在三层教室楼的底层,步知道大人们什么时候会来救他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听到阿曼达的声音了吗?
176、 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13——25小节。
177、 20小节的朗读指导:“父亲向四周大喊”,读得好!再喊一次。
178、 示范朗读:“快————来——人——————!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
179、 再读。
180、 25小节
181、 38小时50分钟,阿曼达终于可以出来了!父亲欣喜若狂,让儿子赶快出来,可儿子却说————(引读25小节)
182、 五、作业。
183、 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事迹。(也可以写自己听说的感人故事)
184、 作业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185、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186、 第二课时
187、 一、回顾课文,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
188、 导入:
189、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并且也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深入的体会文章当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他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而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190、 引出学习目标。
191、 (1)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192、 (2)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
193、 (3)表演课本剧。
194、 二、学文悟情展示
195、 全班展示学习活动,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
196、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197、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98、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199、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200、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201、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02、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203、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04、 (三)创作性展示
205、 1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206、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207、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208、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209、 课本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
210、 四、激发知识冲突
211、 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212、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213、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14、 (2)课文第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215、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216、 通过语句体会: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共人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五、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217、 五、拓展延伸
218、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219、 2.写一篇对文中父亲的人物赏析。提示:可以通过对文章当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来进行分析,还可以把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不同的表现加以对比进行赏析。
220、 3.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2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22、 1、明确专题:
223、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24、 2、谈话导入:
225、 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226、 3、揭示课题:
227、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228、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229、 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30、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231、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32、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33、 ⑴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34、 ⑵ 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
235、 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
236、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37、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38、 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239、 3、质疑:
240、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41、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